CI理论
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对策研究
来源:《情报杂志》 作者:王沙骋 日期:2014年06月03日

2 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及其特点

2.1 网络舆情与网络舆论

网络舆情与网络舆论在研究中存在混用情况。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受中介性社会事项刺激进而产生的社会政治态度,其本质是多种不同意见的简单集合。网络舆论是网民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社会政治态度,其本质是集合化了的公众意见,是单种意见的集合。可见,网络舆情和网络舆论共同点是都表现为网民的意见,不同点是,网络舆论强调网民的“共同意见”,网络舆情强调网民的“不同意见的集合”。网络舆论是由网络舆情转化而来的。网络舆情向网络舆论转化的实质,是“多种意见的总和”向“有影响力的意见”的转化[23]。

2.2  突发事件网络舆论

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是一个合成词,“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突发事件”是舆论的内容,而“网络”则是舆论的载体。“突发事件”需要具备两个要件:一是突发性、二是公共性。“突发性”和“公共性”缺一不可[24]。网络舆论是由网络和舆论两个词构成,舆论是实质,网络是形式。突发事件网络舆论是公众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对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公共性事件所发表的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总和。

2.3  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特点

突发事件网络舆论是民众通过互联网对突发事件的产生的观点态度,在信息传递、民众参与方式、舆情的蔓延、与参与人的利益相关程度、参与人心里状态方面,与传统舆论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特点主要有:

2.3.1  快速形成

在通讯技术异常先进的当代,突发事件发生后,目击者能在第一时间内通过手机等将其上传至互联网。对该贴感兴趣的网民,还会将其转发至其他网站。在网络环境下,网络舆情的传播和表达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一些大型网站往往将热门帖子放至本站的最醒目处,及时反映网民对突发事件的评论和反应,使得网络舆情快速向网络舆论转化[25]。

2.3.2  观点自由

网络是言论的自由市场。对于突发事件,人们可以自由地通过网络直接跟帖发表言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或者博客等发表自己的见解。程序简洁,成本低廉。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使得体现多元化意识形态与文化思想的言论在网络上可以随意发布。一些受大众热捧的网络舆论,可能会与政府政策或者官方意见相左[26]。

2.3.3  多方互动

网络的信息传播是双向交互式的。网络舆论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网民与政府、网民与媒介、网民与网民间的互动。另外,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对网络舆论起着质的引导作用。媒介对突发事件的态度也很关键,如是否放在网站的头条显著位置等,会直接影响网络舆论的影响效果。网民与网民间的互动作用也不能小觑,互动中会反映出网络舆论的自然方向(网络水军恶意引导的除外)。

2.3.4  相对匿名

网民的不同程度的匿名性,产生了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相对匿名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绝对匿名是不存在,这种相对体现在追踪匿名的难易程度。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匿名性,使得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畅所欲言,表达出隐藏在心中的真实想法,不必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顾及过多。我国目前处在转型期,社会的每项变革都会影响到不同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社会存在的实际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使得网络为公众发泄不满情绪的良好渠道。突发事件可能会成为发泄的诱因,相对匿名性会使得不满情绪以原生态形式展现出来。

上一页      下一页
本文共 4 页,第  [1]  [2]  [3]  [4]  页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论情报主导竞争
下一篇:企业竞争情报“指挥、情报中心”模式的构想
  >>发表评论

SMR竞争情报第47期(201312..

如何应对异业竞争;中小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构建设想;情报信息的深度挖掘;社交媒体改变传统情报搜集;情报分析人员的角色作用;抽...
  
咨询热线:020-22263635 咨询QQ:2427205941/185295658
电话:(86)020-22263376 传真:(86)020-22263218 E-mail:ci@smr.com.cn
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334号市政中环大厦17楼 邮编:510080
广州赛立信商业征信有限公司 sinoci.com.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10229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6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