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评论
“Google退出”震荡波
来源:《创业邦》 作者:尚言 日期:2010年02月11日

纷扰的商业世界永远不缺少话题。新年之初,“Google将退出中国”这一事件就像一枚重磅炸弹,激荡起看客们的兴致,“非法献花”一词迅即走红网络。1月中,Google高级副总裁、公司发展和首席法律官David Drummond在官方博客上发表文章“A new approach to China”,谈及Google目前对于中国运营的看法及考虑,最后称:“我们认识到,这很可能意味着必须关闭Google.cn,并有可能关闭我们驻中国的办事处。”

在这份声明中,Google将“可能退出”的原因归结为“商业伦理冲突”,称公司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有针对性的网络攻击,以及长期以来都存在的信息审查过滤机制。马上就有人站出来反驳称,这只不过Google在为自己失意于中国市场找借口,毕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商业管理规则,任何一家企业都要遵守当地的法律。

包括Google的粉丝、观察家、竞争对手等各路人士群起激辩,有人坚决为Google辩护,有人为Google开出在中国继续经营的解决之道,有人开始分析百度的股价表现,有人在为可能无法享受到Google的服务而痛惜,有人将此称为“行为艺术”,更多的人想看这一出活剧该如何收场。一场看似简单的事件,由于Google特立独行的姿态,不断升级,甚至中美双方的政府人士都站出来发表了看法。

毋庸讳言,作为一家颇具创新精神的公司,Google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优秀的产品,其“不作恶”的理念也深得人心,两位创始人的表现更是激发着全球的创业者们追逐自己的梦想。但说放弃中国市场委实太难,想必他们做出这一声明也经过了一番挣扎,尽管来自中国市场的营收只占Google整个收入的很小一部分,但庞大的消费群体是任何一家志在全球经营的公司都无法忽视的。

对于这一事件,无论是仅仅从商业的角度分析,或是单纯地将其泛政治化,都未免失之偏颇。生意做得越大,就越和意识形态分不开。NBA在中国有无数拥趸,赚取财富的同时,它也在输出美国文化。微软在中国市场曾几度换将,考虑的出发点也绝不仅仅是单一的因素。我们很难再分清楚到底是商业成分多一点,还是意识形态成分多一点。其实,很多大企业家都拥有高超的政治艺术。

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世界是平的”被人们挂在嘴边,但在某种程度上,世界永远不可能是平的,全球化的过程中,各种差异乃至冲突无法避免,不断碰撞、摩擦可能正是常态。在这起“退出事件”中,简单地指责某一方也毫无益处。就像几年前华为想去美国收购3COM一样,美国政府以安全为由不予批准。这也是游戏规则。

给Google打一个所谓的“道德高分”并不合适,站在相反的立场上欢呼也不可取。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Google真的仅仅是做个姿态,而后还能静下心来想想,如何在给定条件下做生意,体现出真正的商业智慧;而中国市场也应该更加贴近世界,以更开放宽容的精神接纳Google这样的“不和谐音”。这才是商业理性。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来华外商“学坏了”该怪谁
下一篇:博客观察:2010互联网十大话题
  >>发表评论

SMR竞争情报第47期(201312..

如何应对异业竞争;中小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构建设想;情报信息的深度挖掘;社交媒体改变传统情报搜集;情报分析人员的角色作用;抽...
  
咨询热线:020-22263635 咨询QQ:2427205941/185295658
电话:(86)020-22263376 传真:(86)020-22263218 E-mail:ci@smr.com.cn
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334号市政中环大厦17楼 邮编:510080
广州赛立信商业征信有限公司 sinoci.com.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10229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6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