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报告
以“三领先”“六统一”推3G发展
来源:通信产业报 作者: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副总裁 韩志刚 日期:2010年04月26日

融合创造新优势

信息产业的大融合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网络、不同的终端正在趋向于融合。
网络与终端的融合大大拓宽了原有的产业发展边界,从而使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不同行业相互交织,催生了更多的增值应用,也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电信网与广电网的融合开辟了新的竞合局面,随着三网融合政策的实施,广电和电信的产业结构均要发生变化,产业形态和竞争的格局将更复杂与多元,我们需要根据政策的发展,从业务的发展、平台的运营、网络的演进等多个角度来深入开展研究,统筹制定发展的策略。

同时,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造就了广阔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放合作的特点,移动网实时性及服务个人化的特点来探索全业务发展的规律,以此来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互联网与移动业务的有效融合。
融合给产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积极推进三网融合的各项相关工作是中国联通适应产业竞争,满足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联通在目前融合业务的初级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效,2009年中国联通重点推出了以“亲情号码、共享时长、统一账单”为核心的捆绑融合业务,并以“集团客户+3G+ICT”为主要营销模式,面向重点行业推广行业应用产品。这种多业务的捆绑拉动了移动用户的增长,捆绑的移动用户离网率明显低于单一产品的离网率,单一用户的发展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3G实现新发展

进入3G时代,中国联通的战略目标十分明确:以融合和3G为契机,加快确立以宽带、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战略,加速宽带的普及,形成完整的宽带产业,推动实现人人享受宽带的良好愿景,提升国家信息化水平。
但是移动互联网与固定互联网的用户存在一定的差异,相比固定互联网的用户,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社会属性,目前存在着低龄、低教育程度和低收入的“三低”特征,这使得我们3G业务拉动高端的商务应用面临挑战,也需要我们持续进行市场的培育。

此外,中国市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与全球范围内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对业务的偏好,应该说体现了相似的特征,就是主要集中在娱乐、情感和效率的E3业务上,目前尤其集中在音乐、视频等娱乐性业务。

截止到2010年3月底,中国联通3G用户累计达到482万户,用户的ARPU值超过了140元,3G应用初具规模。

目前,中国联通正按照网络、业务、服务的“三领先”,以品牌、业务、包装、资费、终端、服务的“六统一”策略,有序推进3G的发展,我们的3G有三方面的特点:

首先,覆盖范围比较广,从2009年的10月1日中国联通3G业务在全国285个城市正式商用以来,截至2009年底商用城市扩大到335个。我们采用的WCDMA技术起点比较高,一上来就采用了成熟的HSPA的技术,并且3G网络和2G网络,共用核心网络。此外,中国联通WCDMA演进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目前我们重点建设HSUPA网络。

其次,中国联通3G业务发展状况良好,2009年我们开通的炫铃、彩信、手机音乐、手机视频、手机报、手机上网、上网卡等重点的3G特色增值业务,应该说已经初具规模。今年我们将按照规模型、成长型和培育型三个层次,适时推出手机支付、应用商城、统一门户、及时通信等战略性的增值业务,以此进一步拉动数据消费,并且培育用户的使用习惯。

第三,3G的终端运营和渠道的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联通获得入网许可证的3G终端达到了117款,其中中国联通定制的终端有82款,我们还全面推进了iPhone的销售,并且适时地推出了多款的战略产品,以此来支撑高端用户的发展。2009年中国联通完成了303家的3G品牌店,5家全国级以及众多省级的渠道合作伙伴的建设,电子渠道网上交易额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联通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力争建设最好的网络、创造最好的产品、提供最佳的服务,致力于将公司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宽带通信和综合信息服务的提供商!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互联网上的免费午餐还能“吃”多久
下一篇:运营商软件商店频遭“跳票门”
  >>发表评论

通信竞争2016年第5期(9月)

如何释放4G存量价值;大视频商机该如何把握?;广东通信市场增速放缓;挖掘ICT业务平台化潜力;拥抱电竞产业;流量经营——...
  
重点推荐
咨询热线:020-22263635 咨询QQ:2427205941/185295658
电话:(86)020-22263376 传真:(86)020-22263218 E-mail:ci@smr.com.cn
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334号市政中环大厦17楼 邮编:510080
广州赛立信商业征信有限公司 sinoci.com.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10229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626号